青衣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4章 政治战略,大宋圣天子,青衣散人,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学院女寝内,陈文菲其实是有点小幸运在身上的。原本到了适嫁的年纪,家里是准备按传统给她许配给门当户对的人家。刚好帝国的女官体系开始首次进行大规模招募,本着试一试的想法就去报名,结果被选中成为正式的女官。后来为了避免女官体系内部政治斗争打了报告,跑地方参加调研,调研回来之后,帝国为培养理论兼优的人才,专门从基层选拔一批成员集结到京师参加理论学习和政治培训,她又被幸运的选上,简直是运气好到爆。(这一章内容跑题了,下一章恢复一定,我一定会把六人组单章凑齐)
不扯了,这系列是小组六人在解压日这一天的活动轨迹。稍微晚一点起床之后,洗漱刷牙化妆。然后去吃早饭。一碗豆浆配上一盒小笼包,吃饱喝足之后去校务处申请离校逛京城。
陈文菲伸了一个懒腰,坐上了去京城藏书馆看闲书打发时间。大宋帝国第一批科技生产实际上是文化方面造纸术印刷术相关技术,是花了大本钱去升级的,因此教育类成本大大降低。除了部分古籍外,传统书籍价格基本上已经到了普通老百姓可以买到的级别。帝国各大主要地区顺势修建了公立藏书馆同时开始书籍下乡活动。不过,近些年来,帝国战略出了一些小插曲,书籍要大量收回,重新修订,由传统书籍转向实用,像是日常科普知识汇总之类的。
扯远了,京城藏书馆。是帝国最大的公立藏书馆之一。到了黄包车指定停车点之下车,付了车钱之后进了藏书馆。在前台进行了一下简单的登记,藏书馆除了帝国新政后,实用书籍,闲书之外,还珍藏了部分比较珍贵的原版古籍。不过,原版古籍单独在一个房间,想要看需要走程序。并且多数是孤本,你要是搞毁了赔都不好赔,得坐几年牢。
陈文菲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普通的闲书,毕竟她来这儿是为打发时间,不是为了学习。根据提示牌找到话本区,随手抽了一本,然后跟附近的记录员记录了一下,在馆在馆内找了一个位子坐下来,开始看闲书。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工作人员走了过来,开口说道:"各位同学,不好意思。刚刚接到通知,藏书馆暂停服务,有特殊团体要包下来做服务,做特殊工作。作为补偿会送给大家一份自己可以在图书馆内任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带走免费的。"
大宋帝国江南国资系统改革后,赵宇调整战略方向,对外输出开始停止。世界大同观理论国际运动部。不再具体插手各国改革及思想斗争,转向各国自主管理。受世界大同观理论感召的西方各国忠实追随者欲回国参加本土建设和国家运动。前西方各国政治斗争已经进入末尾,是回国的最佳时期。世界大同观理论国际运动部动员,受世界大同观理论感召的西方各国进步分子和知识青年在国参与本国政治建设和国家复兴。
工作人员清场之后,几百名典型西方面孔的青年男子和少女进入藏书馆。世界大同观理论在国际很吃香,因此不少不缺钱的贵族,西方贵族不远万里赴大宋帝国参与大宋帝国政治建设和基础建设,因此衍生国际运动部。江南国资改革后,帝国重点转向内部民生调整和政治体制改革,全球战略会进行稍微的调整,不再具体插手他国内政。当然,世界大同观理论的传输和传播不会停止,只不过会支持以罗卡基平达为首的本土派结合国关本土情况,走本土化道路。各国王室的政治斗争已经进入末尾阶段,现在是回国的最佳时机,广泛动员在本土的西方籍理论追随者回国参与建设。你们很有可能要回国孤军奋战。我们东方有句古话,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靠其他国家完成改革,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那终究是不可取的。因此,你们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去参与本土的政治改革和政治斗争,实现自己国家的复兴和使命。
理论的研究,你们进行的也是很长时间,但是在这里再次重复一下世界大同观理论的几个核心。
第一要务实,无论是任何行业,都不要只信书上的东西,要多走一走,看一看,调查清楚,你们回国后不要盲目仿照大宋帝国的改革经验,要根据你们各国的自己情况,走道路,本本主义是要不得的。
第二要反对神话,屠龙勇士勇成恶龙的故事,在东方或者说任何文明中都是常有的时期,一个人,一旦被升华,那是很可怕的,因此你们要时不时的进去,时不时的内部自我审查。你们要记住任何一个制度都会有生命科举制度,就是如此。在部分时期,他是普通人的上升渠道,但后来逐渐固化。
第三就是要发动基层运动,客观来讲,西方之前的政治斗争都是贵族的游戏,东方地区因为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说法。历朝历代农民起义是一个王朝一个政权覆灭的征兆,但是客观原因来讲,普通民众由于文化廉洁等问题,多数很难在行政权建立之后成为得利者,多数是沦为炮灰,因此帝国早期重点是基层扫盲和政治运动。如同老百姓,大多数是没有理想的,或者说没有远大理想,吃得饱穿得暖,就是他们的终身目标。因此,帝国在宣传同时,也在重视民生,每年在农业科技诸多领域打下大本钱,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因此,你们回国之后,不要只空谈理论,尽量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技术是革命的最终道路。
世界大同观理论是大宋帝国赵宇皇帝陛下结合帝国本土国情,传统儒家思想缔造的理论观点。历经二代理论执旗者,陈棠江,成为东方诸国主流思想,也是帝国核心战斗力之一,或许大同观论不算太好,但是在传统封建的儒家思想以及西方主流思想来说,算是进步思想,因此吸引大批西方贵族少年少女放弃荣华富贵的生活,突破层层阻碍,来到大宋帝国,在世界大同观理论的号召下,参与帝国本土建设和伟大征程。如今,他们马上要返回自己的祖国,用这些年在帝国学习到的思想和理念去参与自己祖国的复兴和建设。
今天是西方集革命斗士的集中最后一次关于理论学习过不了几天,他们将回归各国参与本土建设和思想理念工作。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正在江南地区进行基层考察的帝国第二代钦定理论执旗者陈棠江刚刚就帝国新政后,政治改革和战略改革工作,写成的《大宋帝国政治改革道路路线》,希望能够给大家的政治和回国后的本土道路提供灵感。就在这里,再次声明帝国道路是基于帝国国情充分考量后走出的特色道路,盲目照搬,害人害己。
东方地区的传统政治形态已经进入第四个和平时期,内部的政治斗争或者说普通老百姓的上升渠道已经打开,无论是通过科举或者是战乱年代上去虽说概率巨小,但是是有上升空间。
传统的文化中一直有一条隐藏基因,那也就是王侯将相另有种乎。各阶级各得利者在对普通老百姓剥削时会留有余地,也就是让他们有喘气的机会,以免过度都剥削导致的,基层暴动致使整个利益盘崩塌。历朝历代的变法也好,革新也罢,中兴也罢,本质上是因为剥削国度处于快崩溃的边缘进行的紧急维护。
新政前着急面临的局势,其实就是整个盘快要崩塌,随时有可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要开始。早期的江南运动,本质上一方面是出于维稳,毕竟整个利益盘崩掉,对于他来说是完全要完蛋的。
是处理谋反案还好,也是江南民变也好,本质上维稳是第一,第二就是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天子在商业座谈会的一堂讲话,挣小钱,靠勤奋,挣大钱,靠信息差。
东方传统的社会文明中,读书人是很少的,因此官府如果下个什么文件,普通老百姓想要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得通过方圆十里的读书人,去了解去告诉他们老百姓,这是朝廷要征税了,还是要打仗了?久而久之,读书人就有了很高的威望,他们就可以通过蛊惑的方式鼓动老百姓,以所谓为民请命的方式逼迫朝廷让步。当然了,事情不是绝对的,也有读书人是真正的为民请命。
江南运动后期要进行大规模的扫盲,本质上就是要瓦解这种信息差。同时,帝国本身的情况肯定无法全面根除。士绅集团毕竟帝国求的是政治变革,不是改朝换代。
军事上有一句俗语叫做有剑,不用和没剑是两码事。江南运动后期普遍是一场大规模的民众运动,吸收普通民众一边稍忙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对各地的土豪劣绅,士大夫,地头蛇进行清算。一方面紧迫,另一方面给士绅两三条路,一是查,除非你经得起查,但说实话,这一点是很够呛的,第二点,土地之类的固定资产留下来,帝国默许带部分浮产和家属去海外避难。第三点就转型写手中的传统资源。帝国工业体系会给你们开特权,让你们第一批进入吃时代红利。这里说一下,第一批民办工厂要求保证工人待遇,包括执行一日三餐,后勤养老等必须负责,否则是不具备开厂资格的。当然,第一批的工业体系是大货的水泥,因此赚头很大。
就是帝国变法的核心存在,人和一个职业,不要给他带上职业滤镜,比如说警察这个职业保护人民是一个很好的职业是吧,但是不能说警察当中没有坏人。宋朝大奸臣秦桧的孙子是抗金名臣,后臣破殉国而亡,从这一点上来讲,任何事情要辩证的看。
地主当中有没有好人呢,有这就是人治的残余物,本质上皇帝属于一种阴晴不定传统人治时代,皇帝看你顺眼哦,可能就给你升个官,看你不顺眼,瞅着心里不舒服,就给你贬个官,这就是人治时代的风险。帝国变法核心在于人治专法,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章,虽说不可能完全避免问题,但就传统的人治时代来讲,属于历史性进步。
我不能否定明君,清官,但是本质上他们是人治的产物,当老百姓祈祷自己的地方,官老爷是一个好官的时候,那就说明制度体系已经崩塌了。需要依靠个人因素来解决,这是比任何的贪官污吏更要可怕的事情。明朝皇帝朱元璋是个乞丐,出身很爱民,也很贪恨,贪官早期激进政策,只要老百姓发现有贪官,可以直接绑进京城,讽刺的是,明朝的贪污问题反而是比较严重的朝代。呃,一方面呢,是明朝的俸禄确实是有些低了,一个类似于宰相级别的清官歹住在破风破雨的茅草屋里,普通官员他是人也要过日子,正常开销都未必够,更别提还要请师爷幕僚,逢年过节可能还要有个东西。第二点就说明,明朝的制度崩塌其实是比较早的。
变法逻辑本质上是政治交换。赵宇用限制皇权,将大宋帝国融入帝国政治体制,世界大同观理论本质上一方面确实是进步事项,另一方面帝国的核心战略是在世界大同观理论旗帜下进行的。就像至汉代以后,儒家被奉为正统孔家的地位一直超然,本质上是一样的道理。不过,客观上也促进了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时代的进步,也是给皇家上一道保险,毕竟人无私心是很难的。赵宇还是这个帝国的皇帝,本质上来讲,帝国早期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初期的使命,如果躺在功劳簿上大宋,大可以延续一两百年,赵宇是可以被安上中兴之主的名号,是继续改革下去,风险就畏惧了。危急时期,赵宇的底线政治是不要让外部势力插入帝国本土的雷斗。注意看后期的改革,实际上是已经风险极大的程度。
帝国早期的政治情况来讲,个人政治英明神武是必备措施,因此早期的赵宇是通过招生计划,也就是人治手段来支撑大规模的改革体系。
客观上来讲,任何文明和政治体制基层治理基本上是三条路,第一条就是学习秦朝的什么都管,只插地方,但是弊病在于过于固定化。秦朝二世而亡这方面也是有一部分原因的。
就是默许地方势力控制,然后该征兵的时候给你找到兵源,该交税的时候给你足额的缴齐,其他的你都不要管,当然偶尔要整治一番地方吏治。
第三点就是开民智,这一点呢,其实是风险极大的,尤其对于传统的封建王朝来说,帝国的政治目标一直是完成君主立宪制,世界大同观理论是帝国执政的核心思想。虽说赵宇和二代领导人都旗帜鲜明反对个人神话,但作为理论地道者之一,本质上会有余威存在,那么就可以华夏传统文明中自汉朝开始,儒家就被作为执政核心的家族,因此孔子后人也获得了极高的能力,赵宇本人也是通过这种方式给皇家上一道保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