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反扫荡的战争
竹三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9章 反扫荡的战争,抗战,开局小地图从老军医到元帅,竹三岁,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时的日军已经深陷中国的战争泥潭,为了摆脱困境,日本希望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国民政府尽快投降。
中条山战役就是日本在分析了中国战场的态势后,制定的“以战迫降”战略的一部分。
他们认为“晋南是山城战直系国军的唯一地区”。
对此地之占领必能使中国政府“幡然醒悟,明了帝国之真意”。
在占领中条山之后,还没来得及清剿八路军,他们就派出了使团前往山城,希望山城政府尽快促成和谈。
说是和谈,实际上和投降没什么两样了,自然是遭到了山城政府的拒绝。
5月27日,日军见战役目标已经达成,遂逐渐停止了攻势,
中国军队则化整为零,转移到临近的太岳、吕梁山区及黄河南岸。
国军在中条山的战略是模仿八路军的打法,正规军和游击队相互配合,正规军负责和日军对峙的同时,游击队去袭扰日军的后方。
这种打法再加上当地多山的地形,按理说国军是不应该大败的,八路军就使用类似战术多次打击日军。
但这个战法到了国军手里却完全变了样,其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国军游击队身上。
当时的游击战士的生活是非常苦的,不仅要行军打仗,还要干各种杂活。
中条山地区不仅交通不便,就连牲口也严重不足,再加上在当地缺乏群众基础,导致国军士兵们平时不仅要自己背粮食,还要自己拉磨加工粮食。
对于那些缺乏信仰的国民党士兵和新抓的壮丁来说,中条山根本就不是人待的地方。
很多人宁死也不愿意到那里去,那些勉强去了的人也时刻在琢磨着怎么逃跑。
中条山上国军名义上有二十万士兵,实际上根本就凑不齐。
国军在大城市可以靠抓壮丁来补充兵源,但这里根本就没有多少壮丁可抓,于是就诞生了一个很奇妙的市场:壮丁市场。
在这个市场上,那些生活无着的穷苦人将自己卖给中条山上的国军游击队,来换取一家老小的口粮。
在当时的洛阳,一个这样的壮丁可以换到30石麦子。
中条山的供应也经常中断,为了补充物资,部队长官带头组织士兵们到沦陷区做生意。
时间一长,中条山上的游击队就完全没有了军队的样子,漫长的防线形同虚设。
等到日军发起进攻时,中国军队被打了措手不及,很快就作鸟兽散了。
八路军同样是物资短缺,但是他们的廉洁和公信力远不是国军能比的,再加上他们有信仰。
仅仅是休整半个月之后,小鬼子果然动手了。
按照他们之前对付国军的办法!
在六月中旬,四个师团分别联手进攻吕梁山区,太岳山区,太行山区。
其余二线部队作为辅助,以公路铁路为手段,拉开了一张巨大的渔网,开始扫荡性进攻。
然后,就碰到一个尴尬的局面。
小鬼子在华北彻底丧失了制空权。
没办法呀,鬼子这边的飞机刚起飞,就会遭到太行纵队的飞机打击。
双方的飞机有时代性的代沟,根本就不是有技术能够弥补的。
在开战以来的几个月,足足二十几个王牌飞行员死在了华北的天空,更别提那些普通的飞行员了。
打中条山的时候,这些小鬼子是心高气傲,打太行纵队的时候,他们就是生死难料。
在华北的扫荡战进行到第5天的时候,所有华北飞行员小鬼子已经拒绝出战。
哪怕是被枪毙,他们也拒绝去送死,除非帝国能给他们配备更先进的飞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