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晶须织魂,暗涌听涛,星链观潮
草原一只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6章 晶须织魂,暗涌听涛,星链观潮,重生80:我的军工记忆有点猛,草原一只羊,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055A“南昌”舰的低频“心魔”被斩断,新一代cmc叶片的强化之路在晶痕的指引下铺开,“宙斯之盾”更是在敌人的“馈赠”下淬火成型。胜利的余晖尚未散尽,深水区的暗礁与远方的风暴,已然悄然浮现。
---
西北高空台基地,超净材料制备车间内,气氛凝重而专注。巨大的真空熔炼炉如同沉默的巨兽,炉壁上新安装的数个观察窗后,沈清秋和几位材料元老的目光如同鹰隼,紧紧盯着炉内炽白熔融金属液面上方,那片被无形力量牵引、悬浮、正在缓缓成型的陶瓷“胚胎”——这是采用**晶须定向排布技术(oriented ceramic Reinforcement - ocR)** 的首批cmc涡轮叶片预制体。
“炉温1980K,保温稳定。”
“惰性气氛纯度:氩气99.999%,露点-70c以下,确认。”
“超声引导场功率加载…频率调整至目标谐振点…”
炉内,无数微米级的碳化硅(Sic)晶须,在强大的定向超声场作用下,如同被无形梳子梳理的亿万根铁屑,正艰难地、一点一点地摆脱无序的混沌,朝着叶片承受最大离心应力的方向——叶根至叶尖的纵向轴心线——缓缓靠拢、排列。
“排列度…65%…70%…” 负责监控超声场和实时成像的分析师声音紧绷,“局部区域出现晶须束纠缠!排列效率下降!”
“调整b区引导场聚焦强度和相位!”沈清秋语速飞快,目光在多个监控屏上急速切换,“注入微量流场扰动,打散纠缠束!快!”
操作员的手指在控制台上飞舞。炉内无形的力场如同被拨动的琴弦,发出细微的调整。纠缠的晶须束在扰动下微微散开,重新被主引导场捕获、拉直。排列度艰难地爬升到75%,最终稳定在78%左右,距离理论最优的90%以上仍有巨大鸿沟。
“极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材料院士轻叹,摘下眼镜揉了揉疲惫的双眼,“现有的超声场发生器和控制精度,只能做到这一步。晶须在高温熔融金属中的布朗运动和相互间范德华力干扰太强,定向排布…难如登天!”
沈清秋沉默地看着屏幕上那虽然比无规则排布好得多、却仍显杂乱的晶须取向分布图,指尖冰凉。没有高精度的**电磁-声复合定向场发生装置**和**纳米级的原位实时反馈控制系统**,这“定向排布”终究是跛足而行!而这类极端精密的设备,恰恰是西方严密封锁的禁脔!
“不能停!”她猛地抬起头,眼中是不屈的火焰,“78%,也比乱麻强!记录所有参数!分析每一次扰动对排布的影响!把失败的数据也当金子收好!我们自己做不出顶级的‘梳子’,就用笨办法,一次一次地试,一次一次地调!优化工艺参数,把这78%的潜力榨干!同时,材料所理论组,给我死磕电磁-声复合定向场的数学模型!没有实物,先在虚拟世界里把它造出来!”
**材料的“魂”,需要最精密的“织机”来编织。没有,就用血汗和智慧,在荆棘中一寸寸地“纺”!**
---
南海深处,波涛之下。
一艘经过特殊改装的039c型常规动力潜艇,“长城237”号,如同深海的幽灵,悄然潜伏在一条繁忙的国际水道的边缘。艇内声呐室,声呐员戴着耳机,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海洋的交响曲。突然,他的手指猛地按下一个标记键。
“艇长!被动声呐捕捉到异常!方位xxx,距离不确定,但…很近!特征:极低频(<10hz)、连续、规律性脉动!非自然背景噪声,也非已知任何型号舰艇或潜艇的主机、辅机特征!强度微弱,但…很‘纯’!”
艇长立刻凑到屏幕前,看着那被特殊算法过滤、凸显出来的微弱低频信号线,眉头紧锁。“记录频谱特征!持续监听!保持绝对静默!”
他接通了后方指挥链:“‘长城’呼叫‘龙宫’,发现不明低频脉动源,特征独特,疑似新型水下平台推进器或某种特种设备特征…请求‘星链’广域水声监测阵列(由部署的浮标组成)进行区域聚焦扫描与特征比对!”
数小时后,后方信息传来,带着一丝震惊:“‘龙宫’回复:‘星链’阵列在目标区域未发现匹配的已知水下目标声纹特征!该脉动源…无库可查!初步研判,极可能为某国高度保密的新型**超静音推进系统**或**特种水下作业平台**首次实战部署!”
“长城237”号如同被无形的针扎了一下,艇内气氛瞬间绷紧至极限。一条未知的“黑鱼”,带着闻所未闻的静音技术,潜入了家门口的水道!这种脱离掌控的未知感,比面对已知的强敌更令人心悸。
“‘星链’阵列持续监控!本艇保持隐蔽追踪,尽可能获取更多声纹细节!”艇长声音低沉,“把这条‘幽灵’的特征,一丝一毫都给我刻下来!我们需要知道它是什么,更要弄明白它为什么能这么‘静’!” **深海的寂静,正被一种全新的、令人不安的脉动悄然打破。**
---
克罗诺斯集团总部,顶层密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