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山西省 《晋城市》
学海无涯乐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九)山西省 《晋城市》,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学海无涯乐作舟,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晋善晋美晋城行:太行雄关下的风华与探索
在华夏大地的北方,山西省东南部的巍峨太行山脉南麓,晋豫两省交界之处,有一座融合了历史古韵与现代活力的城市——晋城。晋城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 ,总人口约219万,下辖1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即城区、泽州县、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和高平市,还设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座城市史称“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自古以来便是连接山西与中原地区的交通要冲和战略重地。
历史溯源:岁月长河中的晋地风华
晋城历史源远流长,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2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沁水县下川遗址就证明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这里留存着旧石器时代的石片、石器等文物,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生活与智慧。
春秋战国时期,晋城地区先后属于晋国、韩国、赵国。公元前260年,着名的长平之战在高平一带爆发,这场决定战国局势走向的大战,让这片土地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秦军与赵军在丹朱岭南侧的低山丘陵和丹河谷地激烈交锋,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如今长平古战场遗址仍吸引着众多历史爱好者探寻当年的金戈铁马。
秦国统一中国后,晋城地区属上党郡。东汉时期,它隶属于并州;三国时期归魏国管辖,西晋时部分区域属平阳郡,部分属上党郡。十六国时期,境内开始有县以上建置;南北朝时,晋城属北魏。
隋唐五代时期,隋朝实行州县或郡县制,建州改名为泽州,晋城别名泽州由此而来。唐代实行州管县制,境域属河东道泽州或高平郡。五代十国时期,这里成为梁、唐、晋、汉、周五代反复争夺之地。元代,境域属晋宁路,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第一次确立泽州领5县建制,辖区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晋城市。明朝时期,泽州改为直隶州,属冀南道,隶属山西布政使司管辖。清朝沿袭明制,泽州府管辖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5县,治所在凤台县。
辛亥革命后,废府、州,存县设道。1914年废泽州府,所辖各县归冀宁道,同年改凤台县为晋城县。1930年,山西省统一废道,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5县直属山西省。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以晋东南为中心建立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晋城地区属晋冀豫区。1940 - 1943年,晋、高、阳、沁、陵5县县城先后被日军占领,晋冀鲁豫边区所属的太行行署和太岳行署,在建立抗日县政府的同时,还在边缘地区设置新县。1945年,恢复原5县建制。1948年2月,晋城县城关区设晋城市,1949年8月撤销,辖区仍归属晋城县。1949年9月,山西省设立7个专区,长治专区成立,晋城、高平、阳城、陵川4县属长治专区,沁水县归属翼城临时专区。1950年1月,翼城临时专区撤销,沁水县归属长治专区。1958年,陵川、高平两县并入晋城县,沁水县并入阳城县,境内只设2个县,同年,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晋城、阳城归属晋东南专区。1959年7月,陵川县从晋城县分出,恢复原陵川县建制;1959年10月,沁水县从阳城县分出,恢复原沁水县建制。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升为地级市,原晋城市(县级)分为城区和郊区,原属晋东南地区所辖高平、阳城、陵川、沁水4县划归晋城市管辖。1993年高平撤县建市,1996年晋城市郊区改名为泽州县。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晋城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隋代高僧慧远大师是地论宗的重要代表人物,隋文帝为其建立净影寺,他被尊称为净影慧远。慧远一生着述颇丰,《大乘义章》等着作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晋代医学家王叔和,曾任太医令,他整理并着述了《伤寒论》和《脉经》,推动了中医理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是中医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现代小说家赵树理是山药蛋派的创始人,他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创作了许多作品,如《三里湾》等,生动地反映了农村社会的变迁和矛盾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农村人物形象,其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天文学家刘羲叟精通算术,尤其在观天象方面成就卓越,被誉为“观天象而知人事” ,对后世天文学的发展影响重大。还有革命将领阎捷三,在中国工农红军和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区域风貌:多元交融的城市脉络
晋城市区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充满现代都市气息。高楼大厦林立,商业街区繁华热闹,如位于市区的万达广场,汇聚了众多知名品牌和娱乐设施,是市民休闲购物的好去处。同时,这里的绿化建设也十分出色,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公园绿地分布广泛,为城市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自然气息。
下辖的各个区县则各具特色。城区位于泽州盆地中心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中山和中低山为主,有中低山、丘陵和河谷三种地貌类型。这里是晋城的核心区域,交通便利,教育、医疗等资源丰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泽州县历史悠久,拥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大阳古镇就坐落于此,被誉为“山西第一古镇”。古镇因治铁业、制针业和商贸闻名,有“九州针都”之称。现存34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包括民居、庙宇、官宅等,多为青砖灰瓦的四合院结构,体现了晋商文化。街巷格局保留有“五里长街”的原始布局,纵横交错如龟背纹,寓意“金龟探水”的风水设计。
高平市是县级市,是炎帝部落的聚居地,中华农耕文明从这里开启。羊头山见证了远古时期人类的农耕活动,如今山上仍留存着与炎帝相关的遗迹和传说。高平还是着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地,长平古战场遗址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实证,吸引着众多历史学家和游客前来探寻。
阳城县自然景观壮美,人文底蕴深厚。析城山是《山海经》中的昆仑丘,伏羲氏部落曾在此活动,充满神秘色彩。境内的皇城相府是国家5A级风景区,是清朝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陈廷敬的故居。建筑群宏伟壮观,融合了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既有北方建筑的大气磅礴,又有南方建筑的精致典雅,内有院落、楼阁、花园等,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是中国古代官宦宅第的杰出代表。
陵川县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棋子山是围棋发源地,箕子曾在此观星谋棋,如今这里已成为围棋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每年都会举办各类围棋赛事和文化活动。王莽岭景区奇峰罗列,云海翻腾,有“不登王莽岭,岂识太行山”的美誉,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太行山脉的雄伟风光。
沁水县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历山舜王坪是传说中舜帝耕种的地方,这里有广袤的亚高山草甸,每逢夏季,绿草如茵,野花烂漫,宛如人间仙境。沁河作为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平遥县,流经沁水县,为当地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灿烂的河流文化。
景观名胜:太行山水间的诗意画卷
晋城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
珏山旅游风景区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3公里处的丹河南岸,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这里山峰奇特,景色秀丽,每逢中秋,月亮从两山中间升起,形成“珏山吐月”的奇特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山上有众多寺庙和道观,如青莲寺等,宗教文化氛围浓厚,每年都有大量香客前来朝拜。青莲寺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古建筑,其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内珍藏的宋金元不同时期的彩塑具有非凡的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尤其是二十八星宿彩塑,造型逼真,神态各异,是独冠天下的绝品。庙宇内的琉璃构件、壁画和木雕也都十分精美,出类拔萃,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蟒河自然保护区山奇水秀,有“北方小桂林”之称。这里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原始,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景区内有清澈见底的溪流、壮观的瀑布、奇特的溶洞等自然景观,如出水洞、二龙戏珠等景点,让人流连忘返。游客可以在这里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王莽岭景区由王莽岭、锡崖沟、昆山、刘秀城四个景系组成,最高海拔1700余米,最低处跌入河南省辉县市境内仅300米左右,是南太行的最高峰,风光秀丽,景色诱人。这里的云海、日出、奇峰、松涛等景观令人叹为观止,游客可以徒步登山,欣赏沿途的美景,也可以乘坐缆车,俯瞰太行山脉的壮丽景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