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临汾市《襄汾县》
学海无涯乐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章 临汾市《襄汾县》,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学海无涯乐作舟,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襄汾县,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市南部中段,汾河中下游,总面积1034平方公里 。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东有崇山巍峨耸立,西凭姑射山雄奇险峻,汾水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穿流其间,形成了地厚水肥、山河形胜的独特地理风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根祖之地。
襄汾县下辖7个镇、6个乡,共计349个行政村 。每个乡镇都各具特色,犹如繁星点点,共同构成了襄汾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新城镇作为县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宛如城市的心脏,跳动着发展的脉搏。这里高楼林立,道路宽敞,商业繁荣,集中了众多的政府机构、企业总部和文化设施,展现出现代化的城市风貌。人们在这里忙碌而充实地生活,见证着城市的日新月异。
赵康镇历史悠久,农业基础良好,是襄汾的农业重镇。这里的土地肥沃,孕育了丰富的农作物,尤其是辣椒种植颇具规模,赵康辣椒更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走进赵康镇,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辣椒成熟时,漫山遍野的红色,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勾勒出丰收的喜悦。镇上的晋城村,具有两千余年的建制沿革史,在战国时期曾为魏国都城旧址,西汉初年在此设立“临汾县”建制,成为“临汾”地名的起源地 。现存的赵康古城遗址被推测为春秋时期晋国都城“古绛”所在地,公元前668年晋献公迁都至此,历经晋文公称霸等重要历史阶段,持续作为晋国政治中心达85年 。站在古城遗址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当年的繁华与荣耀。
汾城镇古建筑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山西省十大古建筑群之一” 。古太平县城在唐贞观七年(633年),由古城镇迁于此地,经历朝历代建设,留下了大批古建筑 。以鼓楼为中心,依次由北向南排列着城隍庙、文庙、明伦庙、鼓楼、学前砖塔、县衙大堂、关帝庙、社稷庙、洪济桥、城墙等 。这些古建筑风格各异,工艺精湛,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漫步在汾城镇的古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县城,感受着那份古朴与宁静。
南贾镇特色农产品丰富,下辖21个行政村 ,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这里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品质优良,畅销各地。每到收获季节,果香四溢,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古城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连接周边地区的重要枢纽。这里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城镇的建设也在不断推进,现代化的建筑与传统的集市相互映衬,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襄陵镇人文气息浓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里的晋作家具制作技艺久负盛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精美的晋作家具,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典雅的造型,展现了当地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走在襄陵镇的街巷,随处可见制作家具的作坊,工匠们专注地雕琢着每一件作品,传承着这份古老的技艺。
邓庄镇交通便利,经济活跃,是襄汾的重要经济增长极。近年来,邓庄镇积极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同时,邓庄镇还注重农业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陶寺乡因着名的陶寺遗址而闻名于世。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是探寻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重要场所 。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如彩绘龙盘、鼍鼓、石磬等,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走进陶寺遗址,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感受着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永固乡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襄汾的重要粮食产区。这里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粮食产量稳定,为保障当地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每到春耕时节,田野里一片繁忙的景象,农民们辛勤地劳作,播下希望的种子。
景毛乡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如世外桃源。这里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村民们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增加了收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西贾乡以特色种植闻名,种植了各种特色农作物,如中药材、蔬菜等,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西贾乡还注重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升级。
南辛店乡产业多元化,不仅有农业,还有工业和服务业。这里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生产的产品涵盖了多个领域。同时,南辛店乡还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大邓乡自然风光秀丽,山峦起伏,绿树成荫。这里的生态环境良好,是人们亲近自然、享受大自然馈赠的理想之地。大邓乡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襄汾县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旧石器时期。10万年前,现代黄种人的祖先——丁村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丁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十万年人类发展缺环,为研究人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见证了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场景。
4300多年前,帝尧定都陶寺,观天授时,“垂衣裳而天下治”,诞生了本初中国,开启了后世华夏的礼制、天文、建筑规制、法治和教育先河,形成了绵延5000多年中华文化的直根、主根 。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让我们对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里出土的观象台,是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之一,展示了当时先进的天文观测技术;大型宫殿基址、王陵等遗迹,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
1. 公元前668年,晋献公迁都于襄汾赵康,史称“故绛”,铸就了晋国“天下莫强焉”的显赫威名 。在晋国的历史上,襄汾地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见证了晋国的崛起与繁荣。赵康古城遗址的存在,是这段历史的有力见证。
隋唐时期,尉迟敬德分封于今天的襄汾汾城,千年古镇,建筑精美,它反映了古代县城规划布局的特点,成为晋南乃至北方地区城镇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 。汾城的古建筑群保存完好,是研究古代建筑和城市规划的重要实例。
明代以降,我国历史记载的第一家票号——乾德宝钱庄诞生在这里,以南高刘家、北柴王家、赵康尉家、南赵杨家、丁村丁家为代表的太平商帮,农商兼顾、耕读传家,积累了大量财富,相继构建起了一座座高堂华屋 。如今的丁村,仍原汁原味地完好保存着40多座院落,成为中国北方民居的活化石 。丁村的古建筑群,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
在这片土地上,还孕育出了众多英才。赵国名将李牧,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精神,成为人们敬仰的英雄;汉代名相张良,足智多谋,为汉朝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赫赫战功;隋代大儒王通,学识渊博,主张学以致用,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元曲大家郑光祖,以其优美的词曲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山西电力工业的创始人刘笃敬,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山西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
襄汾县旅游资源丰富,如一座天然的旅游宝库,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
陶寺遗址作为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是必游之地。这里的考古发掘成果令人惊叹,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远古时代。观象台、宫殿基址、王陵等遗迹,展示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考古遗址,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感受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遗址内还设有博物馆,陈列着大量出土文物,如彩绘龙盘、鼍鼓、石磬等,这些文物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