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临汾市《安泽县》
学海无涯乐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章 临汾市《安泽县》,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学海无涯乐作舟,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山西省临汾市的东部,太岳山东南麓,有一个县城隐匿于山水之间,它就是安泽县。这里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宝藏之地,总面积达1967平方公里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与丰富的人文历史。
截至目前,安泽县下辖6个镇,分别是府城镇、和川镇、唐城镇、冀氏镇、良马镇、马壁镇 ,共计66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 。
府城镇作为安泽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犹如一颗心脏,为整个县城的发展输送着活力。这里人口密集,商业繁荣,街道上店铺林立,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重要机构汇聚于此,为居民提供了全面的公共服务。县城内的建筑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保留着传统风格的街巷,两者相互映衬,展现出独特的城市风貌。在府城镇,你能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清晨,菜市场里热闹非凡,新鲜的蔬菜、水果摆满摊位;夜晚,街边的小吃摊香气四溢,人们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美食与休闲时光。
和川镇位于安泽县中部,沁河穿镇而过,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灵动的气息。和川镇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要发展方向,这里的农业基础雄厚,是安泽县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大片的农田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茁壮成长。和川镇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沁河两岸的自然风光秀丽,河水清澈见底,河畔的垂柳依依,是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此外,和川镇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较为深厚,镇内保存着一些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民俗文化,如古老的庙宇、传统的手工艺等,都见证了和川镇的历史变迁。
唐城镇地处安泽县北部,矿产资源丰富,是安泽县的工业重镇。这里的煤炭产业发达,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唐城镇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多元化发展。近年来,唐城镇积极推动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项目,提高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唐城镇还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和特色农业,如建设生态旅游景区、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冀氏镇位于安泽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这里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民俗文化,如冀氏牌坊、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等,都展现了冀氏镇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冀氏镇的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为主,同时,冀氏镇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如种植中药材、水果等,提高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冀氏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让古老的小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良马镇位于安泽县东南部,这里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良马镇以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镇内拥有大片的森林和农田,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良马镇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种植和养殖技术,打造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良马镇还依托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开发了一系列生态旅游项目,如农家乐、森林徒步、民俗体验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乡村的宁静生活。
马壁镇地处安泽县西南部,与沁水县接壤。马壁镇的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是安泽县与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这里的经济以农业和商贸业为主,农业方面,马壁镇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豆类等农作物,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产业,如养殖蜜蜂、种植果树等。在商贸业方面,马壁镇的集市贸易活跃,每逢集市日,周边乡镇的人们都会前来赶集,买卖各种商品,热闹非凡。马壁镇还注重文化建设,镇内有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安泽县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轨迹可追溯至数千年前。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定居,这里曾是大禹分九州之冀州治所 ,见证了华夏文明早期的发展。
春秋时期,安泽地区属于晋国的版图,在晋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下,安泽逐渐发展起来。当时,晋国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安泽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晋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手工业基地之一。战国时期,安泽先属韩国,后归赵国统辖。在这个战乱频繁的时期,安泽地区的军事地位逐渐凸显,成为各国争夺的战略要地。
西汉时期,在如今的安泽境内设置了陭氏县 ,这是安泽地区有明确建制的开始。此后,安泽的行政区划历经多次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安泽先后归并州、河东道管辖。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取北部的“安吉”和南部的“泽泉”两地名的首字,合并命名为安泽县 ,县治设置在古岳村(今古县北古阳镇),属义宁郡。这一时期,安泽县的设立标志着当地行政建制的进一步完善,对促进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隋朝大业二年(606年),安泽县改称岳阳县,县治迁移到赤壁城(今古县东南旧县镇),属临汾郡 。唐朝时期,岳阳县的治所又多次变动,武德元年(618年)县治移于东池堡(今古县南东池村);贞观六年(632年)迁治今古县,属晋州 。在隋唐时期,安泽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商业贸易也日益繁荣。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也蓬勃发展,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在安泽地区广泛传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北宋政和末年、金朝时期,安泽属平阳府 。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安泽县曾被撤销,不久后又重新恢复设置,初属平阳路,后属晋宁路 。明清时期,安泽均属平阳府管辖 。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安泽地区经历了朝代的更迭和社会的变迁,但当地人民始终坚守着这片土地,传承着古老的文化和传统。
民国初年,岳阳县隶属河东道 。1914年6月,由于与湖南省岳阳县重名,山西省将岳阳县改名为安泽县 ,治所依旧在岳阳。1937年,安泽县划入山西省第三行政区管辖 。在抗日战争时期,安泽县成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太岳行署、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军区政治部、太岳兵工厂、太岳新华日报印刷厂等都曾驻扎于此 。刘少奇、邓小平、朱德、陈赓、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 。他们带领当地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做出了巨大贡献。1940年,安泽县曾析置为安泽、岳阳、冀氏三县 ;1942年,安泽、岳阳二县合并仍称安泽县,治所移至义井村,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 ;1946年,冀氏县并入安泽县,治所迁至和川 。
1949年,安泽县治所移至和川,归晋南地区 。1971年6月,国务院批准组建古县,8月1日,安泽、古县分治,划安泽县西部7个公社设置古县,同时将屯留县良马公社划归安泽县 。2000年,临汾地区改名为临汾市,安泽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 ,从此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在安泽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其中最着名的当属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是我国战国末期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对儒家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在礼节的基础上加入了法治的约束,是讲法律法规的先行者 。荀子一生着述颇丰,写有32篇文章,如《劝学》《天论》《性恶》等,其名言“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颂 。他的学生有着名法家韩非、李斯、浮伯丘、张苍等 ,这些学生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安泽县拥有众多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景点,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 荀子文化园:为纪念荀子而建,位于安泽县城沁河东岸的况山上,因荀子名况而得名 。文化园始建于2004年3月,是一个以彰显荀子文化内涵为主题的园区 。园内有荀子纪念馆,展示了荀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学说 。荀子的雕像通高27.67米,是目前我国最高的一座花岗岩雕像 。站在雕像下,仰望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仿佛能感受到他的智慧与风采穿越时空扑面而来。从门口到山顶雕像广场需要走980个台阶,攀登的过程中,你可以欣赏到周围的自然风光,待到达山顶,安泽县城尽收眼底 。半山腰还有仿战国时期的后圣殿,书林广场甚是壮观,由32根花岗岩石柱组成,石柱通高5米,呈古代书简的造型,象征着荀子流传于世的32篇着作,柱子上雕刻着32篇中的名言佳句 。
- 黄花岭风景区:主峰海拔1355米,这里春日里连翘花海美不胜收,是踏青赏花的绝佳去处 。每年春季,漫山遍野的连翘花竞相开放,金黄的花朵如同繁星般点缀在山间,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漫步在花海中,花香四溢,让人陶醉其中。除了赏花,黄花岭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山上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是休闲度假、放松身心的好去处。登上黄花岭的山顶,极目远眺,连绵的山脉、广袤的田野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 小李村太岳行署旧址: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里曾是太岳行署的驻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太岳行署在这里领导当地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旧址内保存了许多当年的历史遗迹和文物,通过参观这些遗迹和文物,人们可以了解到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历史,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英勇无畏和艰苦奋斗精神 。旧址内的建筑风格古朴,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 麻衣寺砖塔:金代时期的古建筑遗址,是平面八角九层密檐式砖塔 ,对于研究金代宗教文化来说,是极为珍贵的实物 。砖塔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依然屹立不倒 。塔身上的雕刻精美细腻,展现了金代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 。站在砖塔前,仰望这座古老的建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变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