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乐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章 运城市《新绛县》,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学海无涯乐作舟,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新绛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北端,总面积597.18平方公里。全县辖9镇,分别是龙兴镇、泽掌镇、北张镇、古交镇、泉掌镇、阳王镇、万安镇、三泉镇和史村镇,共151个行政村、12个社区,常住人口27.4万人。以下是对新绛县的详细介绍:

乡镇简介

- 龙兴镇:作为新绛县城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集中了众多的行政机构、商业设施和文化场所,如绛州署、龙兴寺等着名景点均位于此镇,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展现出浓厚的城市氛围与历史底蕴。

- 泽掌镇:位于新绛县北部,境内有杏林村等古村落。杏林村原名小泽掌或泽掌堡,因村郊杏树成林而得名。镇内有县保文物清代关帝庙与建于民国二十年的刘氏宅院,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

- 北张镇:地处新绛县西部,马首山脚下,镇内北董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村中保留着古朴沧桑的巷道、庙宇和古民居,充满了岁月的痕迹。

- 古交镇:位于新绛县中部,前刘村和北刘村是其下辖村落。前刘村在明朝时期称作刘村,以刘姓家族先到此居住而得名,清朝光绪年间因人口增加分为前刘和后刘,民国时后刘村改称北刘村。前刘村东南角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魁星阁。

- 泉掌镇:位于新绛县西北,泉掌村是镇内主要村落之一,古称桃园,是新绛县人口三大村之一。村里有灵公台,还有国保关帝庙,庙内正殿檐下有20根盘龙柱,极具观赏价值。

- 阳王镇:位于新绛县南部,其“二月二”古庙会远近闻名。庙会核心地点是稷益庙(俗称“阳王庙”),该庙始建年代不详,元代重修,明清续建,殿内有描绘远古先贤情景的壁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内刘峪村与禅曲村峨嵋岭上有天台寺塔,虽寺毁但塔存,1946年这里发生过天台寺战役,塔身上仍留有许多弹孔。

- 万安镇:地处新绛县西南部,东与横桥镇为邻,南与阳王镇相连,西与稷山县太阳乡接壤,北与古交镇相接,距新绛县城约15千米。这里是重要的农业产区,以水果种植等产业为主。

- 三泉镇:位于新绛县城北10公里处,是新绛县北部最大的村子。三泉古称雄镇,后因村东北有清泉、浑泉和莲花泉三大涌泉而得名。如今形成了蔬菜大棚种植和小杂粮收购为支柱的产业格局。

- 史村镇:是晋南地区有名的樱桃基地,又称“华北樱桃第一村”,有樱桃种植2300亩,每年4-6月份樱桃成交金额可观。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新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西周武王封文王第十七子为郇侯,辖今新绛地,后改郇为荀为侯国,春秋荀国为晋所灭,此地属晋。公元前668年晋献公迁都故绛(今新绛县北襄汾县晋城),公元前585年晋景公迁都新田(今新绛县横桥乡一带),史称新绛。

战国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地属魏,称汾城,隶属河东郡。北魏太武帝始光年间(424-427)在县境柏壁置东雍州,北周武成二年(560)改东雍州为绛州。隋开皇三年(583)州治徙今县城处,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唐宋元明清皆设州置郡,历代不衰,故旧志称绛州“据河东之肘腋,为战守之要区”。辛亥革命后废州立县,取咸与维新之意,改称新绛。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新绛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商贸名阜,素有“七十二行城”之美誉,传统手工业发达,有“南绛北代,忻州不赖”的说法。同时,作为历史上的政治经济重镇,孕育了丰富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等,留存下大量的文物古迹和传统技艺。

历史人物

新绛人才辈出,战国思想家荀子、唐代诗人王之涣、清代《弟子规》作者李毓秀皆出于此。此外,还有八路军传奇特等功英烈卫金柱。他出生于新绛横桥乡的贫苦家庭,15岁投身抗日自卫队,作战勇敢,多次立功,曾一人毙杀15名日军,被太岳军区授予一等功。1945年8月12日,在夏县拔除敌人据点的战斗中,卫金柱砍杀多名鬼子,身受重伤,壮烈牺牲,年仅23岁,八路军太岳军区授予其特等功。

必游景点

- 绛州署:是国内罕见的元代州衙大堂,始建于隋代,堂进深五间,面阔七间,为全国州府大堂之最。大堂内20余根立柱粗壮,采用减柱法,视觉上更为壮观。院子里有被玻璃保护起来的考古遗址,发掘出了唐代地面、宋代坡道等。大堂后面是中国罕见的隋代园林——绛守居园池,是以前州府官员和家属散步娱乐的地方,园子按春、夏、秋、冬四季布局,有假山流水、曲径小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论攻略病娇反派的100种方法

芒芒雪媚娘

帝陨:我从九幽杀回诸天!

月中白马

小璟是自由的,他不该被束缚

心情恨不鹏

开局破产,我转身投入国家机关

默了个柏

穿越了,自己害的

清水白糖

初恋无解式

雨深不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