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沈阳市《大东区》
学海无涯乐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沈阳市《大东区》,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学海无涯乐作舟,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东区是沈阳市主城区之一,位于沈阳市东部,东、南、北与东陵区为邻,西和西南与沈河区相连,西北与于洪区接壤。其行政管辖面积约101平方千米,是沈阳主城区中面积较大的城区,跨越一、二、三环发展,是沈阳都市区沈铁、沈抚发展轴的重要节点。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大东区下辖万泉、长安、东塔、津桥、大北、东站、上园、二台子、文官、前进10个街道,有126个社区、18个村。区内各街道特色鲜明,万泉街道有着名的万泉公园,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长安街道商业氛围较为浓厚,生活设施完善;东塔街道因沈阳东塔而闻名,历史文化气息浓郁。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大东区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属辽东郡,魏、晋属玄菟郡,隋属辽东郡,唐属安东都护府盖牟州,辽、金属沈州,元属沈阳路,明属沈阳中卫。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属盛京;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属奉天府。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古砖城外修筑边城,抚近关(大东关)、内治关(小东关)、福胜关(大北关)、地载关(小北关)在今大东区境内,当时已有居民和商业户在此聚居。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实行警察管区制,现大东区境内属三、六区管辖。
1938年1月,伪奉天公署颁布《奉天市区条例》,将全市划为11个行政区,首次出现大东区名称。此后,大东区的行政区划历经多次调整,1959年,大东与北关合并为新的大东区,北关区建制撤销。
大东区文化底蕴深厚,是沈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曾是清朝盛京的重要区域,承载着诸多与清朝皇家相关的文化元素,如盛京堂子,虽现已不存,但它曾是爱新觉罗家族祭天祭祖之所,见证了满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还有“三陵总理事务首领衙门”,负责清永陵、福陵、昭陵事务,是沈阳作为清王朝陪都的重要标志之一。
历史人物
大东区涌现出和承载着许多历史人物的故事。例如东北地区唯一的状元麻勒吉,他曾到沈阳魁星楼拜魁星,这座魁星楼位于大东区万泉河北岸,是盛京八景之一“星阁晴霞”所在地。还有压倒三江的关东才子王尔烈,高中二甲一名进士后也来此拜魁星。
奉天府右翼官学则培养了众多人才,该校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为八旗子弟而建,历经多次更名,现为沈阳市盛京小学,其操场南侧的旧址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沈阳教育的发展历程。
此外,杨宇霆公馆旧址坐落在大东区魁星楼6号,建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是杨宇霆的私人官邸。常荫槐公馆旧址、孙烈臣公馆旧址等也位于大东区,这些建筑见证了当时的风云人物及其历史事迹。
必游景点
-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国家AAAA景区,位于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历史照片和场景复原,生动展现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真相和东北人民的抗日历程,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 沈阳东塔与护国永光寺:沈阳东塔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225平方米,塔高33米,由基座、塔身、相轮三部分组成,工艺精湛,展示了清代高超的建筑艺术。东塔与护国永光寺共同构成“慧灯普照”的佛教圣地,永光寺为清太宗皇太极于1643年敕建的盛京四塔四寺之一,1904年日俄战争中寺庙被毁,仅存东塔,1985年修复后,2018年完成全面复建,重现历史风貌。
- 万泉公园:有着百年历史,是大东区居民童年的回忆。公园内有森林、湖泊和摩天轮等景观,游乐设施经过翻新后深受游客喜爱。园内的万泉公园水塔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34年,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座水塔。
- 时代文仓城市书房:由东贸库老厂房改造而成,纯白的钢结构玻璃连廊连接起两栋老式红砖建筑。这里充满历史韵味,阳光透过玻璃窗洒下,适合静静地阅读,还有许多文创品,是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