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偶遇苏轼
凌晨偷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7章 偶遇苏轼,天龙当家奴?我把夫人们全拿下了,凌晨偷光,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叶归尘放下酒杯,“依我看,无论是王安石的新法,还是司马光的旧政,都有其道理,但也都有弊端。关键不在于新旧之争,而在于如何真正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
苏轼点头:“这话有理。老夫也曾说过,应当择其善者而从之。”
叶归尘接着说:“但苏学士您想过没有,为什么朝廷总是在新旧之间摇摆?为什么一朝天子一朝臣,前一个皇帝的政策到了下一个皇帝那里就要推倒重来?”
苏轼皱眉:“这…”
“因为制度本身就有问题。”
叶归尘直言不讳,“官家个人的好恶决定了整个国家的政策走向,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一个好皇帝可能让国家昌盛,一个昏君就能让国家衰败。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一个人身上,这不是明智之举。”
苏轼脸色一变:“叶将军,这话…”
“我知道这话听起来大逆不道。”
叶归尘摆手,“但苏学士您想想,如果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能够约束皇权,让政策的制定更加理性,不受个人情绪影响,岂不是更好?”
苏轼沉默了,这个想法太过超前,他一时间难以接受。
王语嫣在一旁听得心惊胆战,连忙拉了拉叶归尘的袖子:“二哥,你别说了…”
叶归尘却没有停下:“再说新法和旧政的争论。王安石推行青苗法,本意是好的,想要扶助农民。但执行过程中官员层层加码,最终害了百姓。司马光废除新法,也是为了百姓,但一刀切的做法又矫枉过正。”
“这…”苏轼想要反驳,却发现叶归尘说得确实有道理。
“苏学士,您觉得自己的政治主张如何?”叶归尘突然问道。
苏轼挺直胸膛:“老夫主张务实治国,不拘泥于新旧之争,择善而从。”
“听起来很有道理。”叶归尘点头,“但您想过没有,为什么您这么有道理的主张,在朝堂上却屡屡碰壁?”
苏轼脸色阴沉下来:“你想说什么?”
叶归尘毫不客气:“因为您太理想主义了。您以为朝堂之上真的是在讨论什么对百姓好,什么对国家好吗?不是的,大家讨论的是什么对自己好,什么对自己的派系好。”
“胡说八道!”苏轼拍案而起,“朝中诸公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岂会只为私利?”
叶归尘摇头:“苏学士,您太天真了。王安石推行新法,真的只是为了百姓吗?他何尝不是想要建立自己的政治遗产?司马光废除新法,真的只是因为新法不好吗?他何尝不是想要否定政敌的一切?”
苏轼气得胡须发抖:“你这是在侮辱朝中贤臣!”
叶归尘依然平静,“苏学士,您自己想想,您因为不肯站队,结果如何?被新党排挤,被旧党利用,最终落得个两边不讨好的下场。”
这话戳中了苏轼的痛处,他脸色涨红:“你…”
叶归尘继续说道:“您的问题在于,您想要用道德感化政治,用理想改造现实。但政治从来不是清谈,而是利益的博弈。您不愿意玩这个游戏,自然就要被游戏淘汰。”
苏轼坐了下来,神情复杂:“那按你的意思,老夫就该同流合污?”
“不是同流合污,而是要学会在泥潭中保持清醒。”
叶归尘说道,“您可以坚持自己的理想,但不能忽视现实的残酷。您可以追求完美的政策,但也要接受妥协的必要。”
王语嫣小声问道:“二哥,你这样说苏学士,会不会太过分了?”
叶归尘看了看苏轼,发现他虽然生气,但却在思考自己说的话:“苏学士,您别生气。我这人说话直,但绝无恶意。”
苏轼长叹一声:“老夫纵横官场几十年,还要被你这个小辈教训,真是…”
“不是教训,是讨论。”叶归尘举起酒杯,“苏学士的才华和品格,晚辈敬佩不已。只是有些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苏轼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你说得对,老夫确实太理想主义了。但是,如果连理想都不要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叶归尘正色道:“理想当然要有,但也要有实现理想的智慧和手段。苏学士,您的问题不是理想太高,而是方法太直。”
“那你觉得,老夫该如何?”苏轼竟然开始认真请教。
叶归尘心中暗叹,历史上的苏轼就是这样,屡遭贬谪却始终不改初心,既可敬又可悲。
“依我看,与其在朝堂上孤军奋战,不如退而求其次,在地方上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叶归尘说道,“您在地方任职时的政绩有目共睹,说明您的理念是对的,只是朝堂不是施展的地方。”
苏轼苦笑:“这不就是承认失败了吗?”
“这不是失败,是选择。”叶归尘说道,“有时候,退一步是为了走得更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