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善意如火,不问出处
不耕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4章 善意如火,不问出处,逆袭人生:外卖小哥的都市风云,不耕郎,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清晨七点,天还蒙着一层灰,我骑着电动车停在市郊那片老旧社区的路口。
赵慈善家已经站在那儿了,穿着一件朴素的夹克,手里拿着一沓资料,眉头紧锁。
“老问题。”他递给我一份名单,“这些老人符合条件却没人申请补助,为什么?因为他们连信息都接收不到。”
我接过名单,指尖摩挲着纸张上的褶皱。
这不仅仅是一份名单,而是一个个被遗忘的生命。
我抬头望向那些斑驳的楼梯,阳台上晾晒的衣服已经褪成一片灰白,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多年。
“我们不能等他们来找我们。”我说,“我们要主动去帮他们。”
赵慈善家看着我,“你打算怎么做?”
我没有犹豫:“阳光助老计划——由‘共联体公益联盟’牵头,联合街道办设立流动服务点,为孤寡老人提供上门认证、健康检查、生活物资发放。”
他点头:“这是个好开始。”
我们走进一栋旧楼,从一楼开始逐户走访。
有位老大爷坐在窗边,腿脚不便,家里只有半包泡面当早餐。
他说自己不知道还能不能领补助,问我要不要身份证复印件,说之前有人让他填过表格,但后来再也没人来。
我蹲下来,轻声说:“叔,以后我们会定期来,帮你填表,帮你跑手续,直到您拿到应得的帮助为止。”
那一刻,他的眼眶红了,声音颤抖:“你们……真是好人。”
上午十一点,项目协调会在街道办会议室召开。
周公益组织负责人早已等候多时,她开门见山地提出一个关键问题:“善款流向必须透明化,才能重建公众信任。”
“区块链?”我反问。
她点头:“没错。每笔捐赠都能追溯,公开可查,避免中间环节腐败。”
我思索片刻,随即表态:“可以,技术不是难题。但我们还需要一套机制保障执行。”
我翻开笔记本,在黑板上写下几行字:
> 1. 所有合作单位须签署《自律公约》,承诺资金使用透明;
> 2. 每月公示善款流向与使用明细;
> 3. 成立第三方监督小组,成员包括志愿者、律师、财务专家;
> 4. 定期举办公益成果发布会,接受社会质询。
会议室里沉默了几秒,随后响起掌声。
周负责人微笑点头,赵慈善家却只是看着我,眼神深邃。
“你知道吗?”他忽然开口,“真正的公益不是感动自己,而是让别人愿意加入。”
我望着窗外,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照在我写下的文字上,像是一种无声的见证。
下午三点,吴记者发来了她刚发布的文章链接和配图。
我点开一看,标题很朴实:《林致远的公益试验田》。
内容详实地记录了“阳光助老计划”的全过程,尤其聚焦于我在社区里握着一位拄拐杖老人的手的画面。
那是一位姓陈的老奶奶,她拉着我的手久久不放,嘴里念叨着:“谢谢你孩子,你是真的为我们着想。”
这张照片被网友疯狂转发,评论区炸开了锅。
有人说:“原来做公益不是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做事。”
也有人说:“希望这样的行动能扩散到更多地方。”
还有人留言:“林哥,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
热搜榜上,“林致远 公益”几个字迅速攀升。
我坐在办公室,看着手机不断跳出的消息,内心百感交集。
我不是没被质疑过,也不是没想过放弃。
但每一次看到那些真实的改变,听到那些来自最平凡人群的声音,我就知道这条路没有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