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临汾市《洪洞县》
学海无涯乐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章 临汾市《洪洞县》,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学海无涯乐作舟,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洪洞县,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东隔霍山与古县为邻,西靠吕梁与蒲县相接,北与霍州、汾西毗连,南与尧都区接壤,全县总面积1494平方千米 。
截至2025年3月,洪洞县下辖15个乡镇,包括10个镇:大槐树镇、甘亭镇、曲亭镇、苏堡镇、广胜寺镇、明姜镇、赵城镇、万安镇、刘家垣镇、辛村镇 ;5个乡:淹底乡、兴唐寺乡、堤村乡、龙马乡、山目乡 ,共计325个行政村 。每个乡镇都有其独特的风貌与魅力,共同构成了洪洞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大槐树镇作为洪洞的县城驻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人口密集,商业繁华,街道上车水马龙,各类店铺琳琅满目。现代化的建筑与古老的街巷相互交织,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韵味。镇内有许多政府机关、学校、医院以及大型商场,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同时,大槐树镇也是交通枢纽,连接着县内各个乡镇以及周边地区。
甘亭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洪洞重要的工业基地。这里有多家工厂和企业,涵盖机械制造、建材加工等多个行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农业方面,甘亭镇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了各类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形成了规模化的种植基地。每到收获季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市场。
曲亭镇自然风光优美,水资源丰富,镇内的农业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同时也发展了渔业养殖等特色产业。曲亭镇的乡村旅游也逐渐兴起,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田园风光,体验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苏堡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民俗文化。镇内的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晋南特色。这里还流传着各种民间艺术,如剪纸、面塑等,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苏堡镇的人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传承着先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
广胜寺镇以着名的广胜寺而闻名遐迩。广胜寺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寺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最着名的当属琉璃飞虹塔,它是全国四大名塔之一,塔身镶嵌着五彩斑斓的琉璃。广胜寺镇不仅是宗教文化的圣地,也是旅游胜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明姜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土地肥沃,农产品丰富。这里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农产品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明姜镇还注重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了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镇内的养殖业也颇具规模,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模式。
赵城镇历史悠久,是洪洞县的重要城镇之一。这里曾是赵城县的县城所在地,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赵城镇的商业繁荣,集市贸易活跃,每逢集市日,街道上人头攒动,各类商品应有尽有。镇内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也很有名,如木雕、石雕等,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万安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独具特色。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万安镇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小型工业企业。镇内的旅游资源也有待进一步开发,如一些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刘家垣镇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镇内的工业以矿业开采和加工为主,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刘家垣镇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发展工业的同时,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活动,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共进。
辛村镇农业基础雄厚,是洪洞县的粮食主产区之一。这里的农民勤劳朴实,善于种植各种农作物。近年来,辛村镇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此外,辛村镇还发展了农产品加工业,将当地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淹底乡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要产业。这里的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同时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淹底乡的农民通过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实现了规模化养殖,提高了养殖效益。此外,淹底乡还注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打造了一批美丽宜居的乡村。
兴唐寺乡位于山区,森林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这里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兴唐寺乡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游客可以在这里登山、徒步、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乡内还保存着一些古老的寺庙和文化遗迹,为旅游增添了文化内涵。
堤村乡地势平坦,水利条件优越,是洪洞县的重要农业产区。这里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堤村乡还积极发展农村电商,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龙马乡以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发展方向。这里种植了大量的果树,如苹果、梨、桃等,每到果实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果树挂满了果实,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龙马乡还依托乡村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开发了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如农家乐、民俗体验等,让游客在享受乡村生活的同时,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
山目乡是2021年由山头乡和左木乡合并而成 ,这里山区面积较大,矿产资源丰富。山目乡在发展矿业的同时,也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乡内的自然风光独特,有许多未被开发的自然景观,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同时,山目乡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了一些适合山区生长的农作物和中药材,促进了农民增收。
洪洞县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周时,洪洞为杨侯国,是文王庶子伯侨的封地(一说宣王子尚父所封),后被晋国所灭 。春秋时期,洪洞为悼公之弟干的食邑,号曰杨干,后成为羊舌氏食邑 。鲁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年),这里始设杨县,僚安担任县大夫 。战国时期,洪洞属魏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洪洞为杨县,治所在今范村一带;赵城为彘县域,治所在今霍州,均属河东郡 。两汉时期,郡县制进一步完善,洪洞仍为杨县,赵城以及霍县、汾西均属彘县,均属河东郡 。新莽时期,洪洞称有年亭,赵城隶彘县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山西地区属魏 。正始八年(公元274年),此地置平阳郡,辖杨县、永安,均隶属于司州 。西晋沿魏制,永安县的治所曾一度设在今赵城的仇池 。十六国后秦、前秦、后赵时,两县均属平阳郡 。北魏时,洪赵属禽昌县域 。东魏置晋州,辖永安郡 。北齐、北周均属晋州总管府(都督府) 。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 。开皇初年,州、郡制废除,改平阳为晋州 。大业中又改为平阳郡,实行郡县两级制 。义宁元年(公元617年),赵城县设立,县治在今赵城东北1.5千米,属霍山郡,这是赵城命县之始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杨县改名为洪洞县,属临汾郡,县治迁至现今洪洞县城 。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洪洞县地与临汾县地合并,设置西河县;霍山郡改为吕州,仍辖赵城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洪洞并入临汾 。贞观年间,根据山川自然形势,中国分为十道,山西地区属河东道,统州十八 。临汾地区为晋州,洪、赵两县均属晋州,赵城县治迁至现今赵城镇 。五代十国时,后梁于开平四年(公元910年)设定昌军,寻改建宁军节度使,辖洪洞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设建雄军节度使辖洪洞,赵城无相关记载 。
北宋实行路、府(州军)、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洪洞、赵城隶晋州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赵城曾被并入洪洞为镇,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又复置赵城县 。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因赵城是造父的封地,升为庆祚军,不久后即废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960年,造父为穆王首席御手,驾车西巡,直达古昆仑山(即今甘肃、新疆一带),当时,东方徐偃王谋反,造父驾车“一日千里以救乱有功”,于是“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造父以邑为氏,成为天下赵姓之祖 。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晋州改为平阳府,领10县,洪洞县、赵城县属平阳府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山西地区被金人统治 。金代行政区划沿袭北宋,分路、府、县三级,洪洞、赵城均属河东南路平阳府管辖 。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创立行省制,除山西、河北、山东等直属中书省外,其他地区分为10个行中书省 。中书省在山西设河东山西宣慰司,辖四路,今临汾一带元初为平阳路 。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大地震之后改为晋宁路,辖洪洞、霍州 。赵城县又属霍州,为二等县 。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全国分为十三布政司(也称行省)和三部指挥司,行政区划为省、府、州、县,洪洞县、赵城县均属山西省平阳府 。历史上着名的大槐树移民,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历时约700余年 。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不到50年的时间内,明朝政府在大槐树下的广济寺院设局驻员,编排队伍,发放“凭照川资”,先后18次大规模移民至今18个省(市),500余个县,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且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民族大迁移 。
清朝初年,继承明代的行政区划制度,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霍州升为直隶州,领灵石、赵城二县,州治在霍州,洪洞仍属平阳府 。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全国分为18省、5个将军辖区,共25个一级行政单位,行政区划仍以省、府(州)、县三级为主,山西有9府16州(内有府属州6)、86县、12厅,洪洞和赵城均属平阳府,府治在临汾 。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行政区划改革,废除府州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设道,山西省分为3道,辖105县,洪洞、赵城均属河东道,道治在运城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废道后,县直隶省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西,11月阎锡山省政府退出太原 。阎锡山在山西省先后组成九个行政区,也称专署,洪洞、赵城属第六专署,署址先后驻赵城好义村、汾西勃香 。翌年2月,洪洞、赵城沦陷,两县政府分别撤往汾河以西 。此后,日军在洪洞、赵城县城成立县公署,洪赵两县的日伪县公署归山西省冀宁道管辖 。
抗日战争初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以阎锡山省政府的行政区划为基础 。“十二月政变”后,根据地各级政权相继建立 。1941年5月,洪洞属太岳专属第二办事处,9月改属八专属 。1944年,改属九专区,改称太岳三专属 。1945年10月,洪洞、赵城两县铁路以西地区成立洪赵(河西)联合县民主政府 。1948年7月,洪赵(河西)联合县撤销,恢复洪洞县、赵城县建制 。1949年2月,洪洞属陕甘宁边区晋南行署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整行政区划,洪洞县、赵城县属山西省临汾专区管辖 。1954年7月1日,洪洞、赵城合并为洪赵县,县治在洪洞,同时运城与临汾专署合并为晋南专署,洪赵县属晋南专署管辖 。1958年12月,洪赵县与霍汾县合并,称洪洞县,县治在洪洞城 。1959年7月,霍汾县从洪洞分出,恢复原建置 。1971年,临汾与运城行署分设,洪洞县归临汾行署管辖 。2000年,临汾地区改市建置,洪洞县上隶临汾市管辖 。2021年5月6日,洪洞县撤销山头乡、左木乡,合并设立山目乡 。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洪洞县孕育出了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虞舜时期制定刑律的皋陶,以其公正严明的执法理念,为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晋国乐师师旷,精通音律,被尊为乐圣,他的音乐造诣和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徐晃,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为魏国的稳定和发展立下了赫赫功勋;明代户部尚书韩文,为官清正廉洁,不畏强暴,敢于勇斗权奸,展现了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书法大师王铎,其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健;清代乾隆兵部侍郎刘秉恬,在军事和政治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才能,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理学家范高鼎,对理学的研究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现代,洪洞更是英才辈出,地方志学家王轩,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整理做出了重要贡献;民主革命者温寿泉、张煌、张瑞玑,为推翻封建统治,追求民主自由而不懈奋斗;佛学家、象棋大师贾题韬,在佛学和象棋领域都有着深厚的造诣;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南汉宸、王世英、张道吾、薛克忠,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享誉中外的书画大师董寿平,其书画作品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现代作家孟伟哉、文艺评论家郑笃、版画家苏光等,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
洪洞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众多景点各具特色,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