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运城市《永济市》
学海无涯乐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章 运城市《永济市》,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学海无涯乐作舟,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永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西南角,西临黄河,与陕西省大荔县、合阳县隔河相望,南依中条山与芮城县接壤,东邻盐湖区,北接临猗县。市域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43.5公里,国土面积约1208平方公里。
永济市辖7镇3个街道,即卿头、虞乡、开张、张营、栲栳、蒲州、韩阳7镇,城东、城西、城北3个街道,共195个村民居委会,22个居民委员会。以下是部分乡镇简介:
- 卿头镇:位于永济市最东北隅,北邻涑水河,南望中条山,与临猗、盐湖相接。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白坊村原名裴坊,是大唐第一位宰相裴寂故里。镇内农业资源丰富,以种植小麦、棉花等农作物为主,同时畜牧业也有一定规模,部分村庄凭借畜牧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 虞乡镇:古时曾为县,甚至是国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渊源。它位于解州与蒲津渡之间,地理位置重要。镇域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具,周边山脉环绕,风景秀丽,且保留了一些古老的建筑和传统村落,传承着独特的地域文化。
- 张营镇:位于永济市西北方向,西临黄河,是永济的北大门。这里是舜帝故里,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尊村形意拳、张营小米醋等文化资源。镇域面积90平方公里,耕地和滩涂面积广阔,水利设施完善,适宜小麦、玉米、苹果等多种作物生长,葡萄、莲菜、芦笋等农产品远销国内外。同时,张营镇还有“餐饮强镇”之称,全镇有众多人员在各地从事餐饮行业,年综合收入可观。
永济历史悠久,古称蒲坂,史为舜都,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自西汉设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历经多个朝代的变迁,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文化脉络方面,永济深受道家文化影响。据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记》记载,中条山五老峰便是道家第六十二福地,是上古传说时代五老帝君传授《河图》《洛书》的地方,也是道教全真教的摇篮。每年的朝峰庙会,持续月余,被誉为现代旅游业的源头。此外,永济还拥有众多道教场所,如尧王台、扁鹊庙、孙真人庙等。尧王台传为尧舜禅让天下之处,其山门牌匾“紫极灵宫”石刻匾额仍保存完好。扁鹊庙是奉祀春秋战国时期神医“秦越人”的场所,庙内正殿具明代风格,扁鹊彩塑坐像颇具气象。
永济人才辈出,诞生了许多历史人物。唐代诗人王维、柳宗元皆为永济人,他们在文学领域成就斐然,留下了诸多千古传诵的诗篇。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意境悠远,如《山居秋暝》等,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宁静心境;柳宗元的散文风格独特,《小石潭记》等作品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景物,抒发情感。此外,还有明末武将姬际可,被誉为形意拳的始祖。近代则有开张镇东开张人胡永福,他是河东地区最早党组织负责人嘉康杰的警卫员,以双枪绝技闻名,成立了中条山抗日游击队,与日军展开英勇斗争,是一位传奇的“双枪侠”。
永济旅游资源丰富,有诸多必游景点:
- 鹳雀楼: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而声名远扬。楼阁为仿唐风格,高73.9米,位于蒲州古城西侧黄河东岸。登顶可俯瞰黄河壮丽景色,感受盛唐气象。楼内还设有诗词文化展示,夜晚有时会有灯光秀,适合清晨或傍晚游览,此时光线柔和,拍照效果佳。
- 普救寺:是《西厢记》爱情故事的发生地,被誉为爱情圣地。寺内的莺莺塔是明代建筑,具有奇妙的回音效应,被称为“普救蟾声”。游客可参观张生与崔莺莺的故居梨花深院,感受那段浪漫爱情故事。每年七夕,这里还会举办爱情文化节,寺外广场常有民俗表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