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临汾市《浮山县》
学海无涯乐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临汾市《浮山县》,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学海无涯乐作舟,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浮山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地处山西南部、临汾盆地东缘,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涝河、洰河、浍河、沁河四河的源头,也赋予了这片土地别样的灵动与生机。全县总面积940平方公里,在这并不广袤的土地上,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迷人的自然风光,辖7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脉络与人文风情。
一、乡镇简介
(一)天坛镇
作为浮山县的城关镇,天坛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利,人口密集。这里有着丰富的商业资源,集市贸易繁荣,各类商品琳琅满目。镇上保存着一些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街巷,如古老的民居、石板路等,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展现着昔日的繁华与古朴。当地的居民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热情好客,邻里之间关系融洽。在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等,会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热闹非凡。
(二)响水河镇
响水河镇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得名,这里有河流潺潺流过,水流撞击石头发出悦耳的声响,故而得名。该镇农业较为发达,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如蔬菜种植、水果种植等。当地的蔬菜和水果品质优良,在市场上颇受欢迎。此外,响水河镇还拥有一些小型的加工厂,如农产品加工厂等,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镇里的人们生活节奏相对较慢,生活氛围安逸,充满了田园气息。
(三)张庄镇
张庄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拥有广阔的耕地。近年来,张庄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如种植中药材、花卉等,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镇内有一些历史悠久的村庄,村庄里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多为传统的四合院形式。这里的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如剪纸、面塑等,每逢重要节日,村民们会用这些艺术形式来表达喜悦和祝福。
(四)东张乡
东张乡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这里有着秀美的山水风光,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是一个亲近自然的好去处。东张乡以林业和畜牧业为主要产业,山上种植着大量的松树、柏树等树木,同时也养殖着牛、羊等家畜。当地的居民靠山吃山,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此外,东张乡还有一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如瀑布、山洞等,吸引了一些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五)槐埝乡
槐埝乡地势较为平坦,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这里种植的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等为主,其中谷子的种植历史悠久,产出的小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口感香甜,深受消费者喜爱。槐埝乡的乡村风光优美,田野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秋天则是金黄的麦浪和沉甸甸的谷穗。乡村里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农事活动和习俗,如打谷场的劳作、丰收节的庆祝等,体现了浓厚的农耕文化。
(六)北王镇
北王镇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乡镇,这里有许多古老的传说和历史遗迹。镇内有一些古建筑,如古老的庙宇、祠堂等,这些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北王镇的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农业方面主要种植各类农作物,手工业则以传统的编织、刺绣等为主。当地的手工艺品制作精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游客和收藏家的青睐。
(七)寨圪塔乡
寨圪塔乡位于浮山县的东部山区,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被誉为“天然氧吧”。该乡的旅游资源丰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如峡谷、溪流、森林等,也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八路军路居旧址等。近年来,寨圪塔乡积极发展旅游业,开发了一些旅游项目,如红色文化研学、自然生态休闲游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寨圪塔乡还保留着许多原始的民俗风情,如传统的歌舞、民间传说等,让游客感受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及历史人物
浮山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相传在尧舜时期,临汾东南有山,洪水横流时,其山随水高低,形状若浮,因此得名浮山。战国时期,这里属于魏国;秦朝时,归属河东郡;汉朝为襄陵县地;北魏在今县城西南5千米古县村设置葛城县,北齐时废入禽昌县;北周又在葛城县故治置郭城县,隋朝再次废入襄陵县。唐武德二年(619年),在今古县村设置浮山县,次年因在羊角山(二峰山)下见到“神人”,改名神山县,属晋州。五代唐同光二年(924年),将治所迁徙到今县城,属建雄军;五代晋时又复属晋州;宋朝属平阳府;金大定七年(1167年)恢复浮山县名,兴定四年(1220年)改名为忠孝县;元朝仍为浮山县,属晋宁路;明、清两代都属平阳府;民国年间属河东道,道废后直属省;1949年属临汾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8年并入临汾县;1960年重新置县;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临汾地区;2000年属地级临汾市。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浮山县孕育出了众多的历史人物。西汉大司马霍光,他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霍光一生忠诚辅佐汉室,在汉昭帝年幼即位时,他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主持朝政,稳定了朝廷局势。他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如减轻百姓赋税、鼓励农业生产等,使得汉朝在他的治理下保持了相对的繁荣和稳定。霍光去世后,葬于浮山县,他的陵墓成为了当地的一个重要历史遗迹,吸引着后人前来缅怀这位历史名人。
三、必游景点
(一)尧山森林公园
尧山森林公园位于浮山县天坛山,这里相传是尧帝避暑祭天的地方。公园内的帝尧台面积达4000平方米,白玉栏杆围绕四周,栏杆外部雕刻着128条金龙,栩栩如生。尧王像主像高达19米,威武庄严,气势恢宏,是浮山人民为纪念尧王而精心雕塑的,如今已成为浮山的标志性名片。站在尧王山巅的帝尧台,极目远眺,可将浮山县城及周边的美景尽收眼底。山下的承天门,朱红城楼在绿树的映衬下若隐若现,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公园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6%,春日里,这里是踏青的好去处,漫步在山间小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让人心情愉悦,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二)寨圪塔康养景区
寨圪塔康养景区是一个集红色文化研学、自然生态、休闲、文物古迹观赏、农食文旅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景区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超过60%,被誉为“天然氧吧”。这里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峡谷幽深,溪流潺潺,树木郁郁葱葱,是人们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同时,景区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八路军路居旧址等历史遗迹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让人们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此外,景区内还设有各种休闲娱乐设施和康养项目,如温泉浴场、养生步道等,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康养体验。每逢节假日,这里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成为了游客们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
(三)东陈古村
东陈古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村内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四合院和一座石质节孝牌坊。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建筑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四合院的布局严谨,庭院深深,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精美绝伦,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石质节孝牌坊则是为了表彰古代的贞节烈女而建,它庄重肃穆,上面的雕刻图案寓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漫步在古村的街巷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让人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古村的居民们依然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热情好客,会向游客讲述古村的历史和传说,让游客更好地了解这里的文化底蕴。
(四)印象田园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印象田园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是一个将吃喝玩乐住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这里有美丽的田园花海,四季鲜花盛开,五彩斑斓,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园区内还展示了丰富的民俗风情,通过民俗文化展览、民间艺术表演等形式,让游客深入了解浮山县的传统文化。此外,园区还设有各种娱乐设施和休闲项目,如亲子乐园、采摘园、农家乐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品尝到新鲜的农家菜,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这里是一个远离喧嚣、放松身心的好去处,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四、古刹、寺庙、道观、历史遗址
(一)老君洞
老君洞位于浮山县,是一处具有深厚宗教文化底蕴的地方。这里有石梁殿、石碑等建筑和文物。石梁殿的建筑风格独特,其石梁结构坚固而精巧,展现了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平。石碑上刻有丰富的文字和图案,记载着老君洞的历史和相关的宗教文化信息,对于研究古代宗教和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老君洞在道教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每年都有众多的道教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他们在这里感受着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祈求平安和福祉。
(二)清微观
清微观是一座古代宫廷式建筑风格的道观,它的舞亭、山门、月台等建筑保存完好,是艺术的瑰宝。舞亭是古代举行祭祀和庆典活动时表演歌舞的地方,其建筑设计巧妙,装饰精美,体现了古代的艺术审美和文化传统。山门庄严肃穆,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月台宽敞平整,是信徒们举行仪式和活动的重要场所。清微观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一座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艺术殿堂,它见证了浮山县古代宗教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三)天圣宫古遗址
天圣宫古遗址留存着历代碑碍,这些碑碍是研究浮山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碑碍上刻有丰富的文字内容,包括历史事件、人物事迹、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为后人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线索。漫步在天圣宫古遗址,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那些古老的碑碍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们对浮山县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桥北遗址
桥北遗址是新石器、商、周时期的古遗址,在这里可以探寻古代先民的生活痕迹。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如陶器、石器、骨器等,这些文物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工艺水平和社会文化。通过对桥北遗址的研究,考古学家们可以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对于游客来说,参观桥北遗址可以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领略古代文明的魅力。
五、民俗风情
浮山县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农历六月初六是浮山县张庄镇梁村一个古老独有的传统民俗活动。传说有一年大旱,眼看庄稼就要颗粒无收,县太爷曹臣舍身求雨。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清正廉洁、为民舍身求雨的县太爷,便建庙祭祀,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活动当天,村民们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各家各户剪出各种花样的剪纸桥,人们在纸桥下来回穿梭,祈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十里八村的人们在民俗活动现场相遇,相互问候和祝福,交流民俗剪纸技法,畅谈生活感受,相互学习,增进了友谊。这个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社会和谐,增进了乡风文明。
浮山剪纸是当地一项着名的民间艺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1993年),被山西省文化厅授予“山西省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浮山剪纸风格独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神话传说等。剪纸艺人用一把剪刀、一张纸,就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其线条流畅,造型逼真,充满了艺术感染力。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人们会将剪纸作品贴在门窗上、墙壁上,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浮山剪纸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更是浮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的表达方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